很多小朋友长得很可爱,
却因为爱吃糖,口腔习惯不好,
导致牙齿形态非常不好,
但是预防口腔疾病,
不仅仅是“好好刷牙、少吃甜食”这么简单,
定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
对口腔疾病和不良习惯进行早期干预,
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危害。
儿童口腔保健,应从出生开始,重在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口腔健康意识。
一、婴幼儿期(0-3岁)
此时,孩子口腔最大的变化是从无牙到长出牙齿,家长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同时培养定期带孩子看牙医的习惯。
1.1岁之内见牙医,每半年检查一次
宝宝在一岁以内,就应该见牙医。除了进行早期口腔健康状况评估之外,还要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
1岁以后,孩子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的口腔检查。医生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口腔健康指导,有助于判断孩子牙齿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
2.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
乳牙萌出之后,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含着装有甜奶或甜饮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觉,否则会造成婴幼儿龋(俗称“奶瓶龋”)。
有些爷爷奶奶喜欢把食物嚼碎喂孩子,或者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口腔是一个开放的有菌环境,唾液交流会导致细菌传播给孩子,而致龋细菌越早传给孩子,越容易成为优势菌群,孩子越易患龋病。
二、学龄前儿童(3-6岁)
1.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
吮指、咬下唇、吐舌等不良口腔习惯,可能造成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口颌畸形。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劝导,医院诊治,通过适当的矫正方法,帮助戒除不良习惯。
2.及时发现和防治乳牙龋病
很多家长认为,乳牙总是要换的,坏了就坏了,也需要治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乳牙龋病危害多
1、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
2、很可能影响恒牙胚的发育,直接影响恒牙的萌出形态以及排列结构;
3、严重者可能妨碍儿童颌面部发育;
4、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和营养摄取,如不愿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和需要咀嚼的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全身正常生长发育。
对于有患龋倾向的儿童,医院接受由儿童牙医实施的牙齿涂氟,用于牙齿龋坏部分,通过氟保护漆缓慢释放氟离子起到防龋作用,通常建议每隔3-6个月定期涂布一次。
三、学龄儿童(6-12岁)
学龄儿童口腔的最大变化是换牙。在此阶段,孩子的20颗乳牙会逐渐替换成28颗恒牙。
1.防治牙外伤
牙齿是不可再生的硬组织,受伤后出现牙龈出血、牙齿裂纹、折断、松动、移位,医院就诊。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进行诸如篮球、足球等撞击运动或轮滑等竞速运动时,戴上运动防护牙套,可以有效减少牙齿外伤的几率。
2.预防窝沟龋
磨牙表面的窝沟点隙,是龋病的高发区域。“六龄齿”是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也最容易发生龋病,甚至造成过早脱落,所以保护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很重要。窝沟封闭可以达到较好的预防龋病效果,通过涂上一层黏结性树脂,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的侵蚀,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四、青少年时期(12-18岁)
青春期孩子的牙齿已完全萌出,要注意防治牙龈炎,牙列不齐及时进行正畸治疗。
1.防治青少年牙龈炎
由于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变化,加上牙菌斑堆积,青少年较易出现牙龈炎,表现为刷牙和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牙龈肿胀、口腔异味等。预防青少年牙龈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确刷牙清除牙菌斑。
出现牙龈出血等情况后,医院诊治,进行洁牙等处理,阻止牙龈炎的进展。
2.牙列不齐及时正畸
通常在12岁左右,乳牙完全替换为恒牙。如果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等咬合畸形,可在此时期进行矫正,易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寻求正畸治疗的儿童,首先应该到儿童口腔科就诊。因为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口腔保健,避免出现做完正畸牙列排齐,却满口龋坏的情况。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每餐后均应刷牙以清除菌斑和滞留的食物残屑,建议选择正畸专用牙刷和牙间刷清洁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