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康心理嗑药乱性,梦露都逃不掉的性格

最近上映的,奥斯卡硬核神作《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音乐传记片。影片高度还原了皇后乐队,尤其是主唱弗雷德的传奇人生。

一部从头ROCK到尾的摇滚音乐传记片,看得我有点儿伤感。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征服几亿歌迷的摇滚巨星,走下神坛,竟然需要用嗑药缓解孤单,用乱性填补寂寞,用无礼掩饰害怕,用伤害回应伤害。

其实,弗雷德患有典型的“边缘人格障碍”。

别被这个医学名词吓到。

边缘人格,其实就是性格上有所缺陷。以电影举例,一分钟搞懂。

弗雷德变幻莫测的情绪就像他创作的那首《波西米亚狂想曲》,混杂着一些歌剧、一些古典、一些金属、一些疯狂。

编剧彼得·摩根在一次采访中说:“电影展现了弗雷德所有的伟大、弱点与不安。”

1、动不动就自卑。

弗雷德的亚裔移民身份,夸张的龅牙,最不愿面对的同性恋身份。

他一生都在极力逃避“非正常”的自己,甚至在死后所有财产都赠予前妻。

因为他认为,这才是一个正常人会做的事情。

2、动不动就寂寞。

弗雷德极度害怕孤单。

深夜豪宅,月色静谧,匐在窗台的猫,手边的威士忌。弗雷迪试图抓住每个机会,倾诉、拥抱。

我好像隔着屏幕,听见他的心在说,求求你,别对我冷漠。

3、动不动就偏执。

他害怕孤单,却又不知道怎么抵抗孤单。

于是疯狂举办派对狂欢,吸毒乱交。

弗雷德终在罹患艾滋病的噩耗中,清醒过来,但为时已晚,生命将尽。

边缘人格的性格缺陷,都是围绕“关系”的维系而纠结。他们既渴望关系,又恐惧关系。

而亲密关系,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度。

所以,边缘人格的幸福感往往较低。

其实,人人或多或少都有边缘人格的潜在倾向,而性格缺陷99%都来源于不顺利的童年。

我们在童年中缺失的部分,比如爱、包容、陪伴,会让我们长大后,仍在潜意识里不断寻找。

于是,我们穿着“大人”的外衣,内心却一直拒绝长大。

我们任性,无理取闹,想要以孩子的方式拿回属于孩子的待遇。

而反射在成年人成熟的关系里,这种孩子气,便成了缺乏同理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性情。

武志红老师的前女友李雪,是主攻亲子关系的心理学家。

她曾在博客中袒露自己不幸的童年:

父母彼此嫌弃,想要离开对方,她变成烫手山芋,被丢来丢去。后来她渐渐长大,又经历了父亲的出轨、母亲的自杀。

她说:“我在朋友眼中,是尚未进化成人的、自以为是的小屁孩儿。我写博客、回答问题,本质都是要糖吃的小孩,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武老师在谈到前女友时,这样评价:“李雪漂亮、聪明、感性,我很喜欢她。但我们在一起太痛苦,她是边缘人格。”

因为童年没有得到父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km.com/shqtzz/200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