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牙凿的分类:较常用分类方法根据牙凿刃部的宽窄分为宽牙凿和窄牙凿,刃部较宽的牙凿一般用来劈冠和去骨,刃部较窄的牙凿常用来增隙。
2关于何时使用牙凿进行增隙:一般情况下,很多牙齿在拔除时并不一定需要先用牙凿增隙,而可以直接用牙挺挺松后拔除。因为在用牙凿进行增隙的过程中,造成牙根与牙骨之间的分离,也同时对伤口是一个更大的创伤。在拔除患牙的前提下,若要追求更小程度的破坏,有时也会采取不用牙凿,而直接使用牙挺挺松牙齿的方法。但对于根骨粘连比较严重的牙齿(长期死髓牙,已进行过根管治疗的残冠残根,反复肿痛史的患牙),在未经适当增隙的条件下直接使用牙挺是比较容易导致根折的(尤其是多根牙的情况下)。所以如何在尽量减少创伤和安全拔除牙齿之间进行权衡,是需要靠经验摸索的。
3关于牙凿增隙时的放置位置:牙凿的增隙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创伤过程,应尽量缩短增隙时间,减少术后反应。一般牙凿增隙时,能够达到去除根部阻力,减少骨粘连的效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将牙进行牙槽窝内的松懈。放置牙槽的位置一般在近中颊侧和远中颊侧,有时舌侧位也可进行适当增隙,颊侧一般骨阻力并不大,可不进行增隙。增隙时注意牙凿的方向尽量与牙体长轴方向平行,直立牙凿,进入到一定深度,摆动后取出。
4关于牙凿使用的安全性问题:有资料说明由于力量过大或用力不当而导致的牙凿刃部折断的事故曾经出现,更有甚者,牙凿刃部折断后掉落至相应软组织内部而难以取出。因此在使用牙凿时,注意勿使牙凿探入深度过深,而使牙凿向外提取时惯性过大,伤及组织。当牙凿探入深部后,只作左右适当摆动,而勿作为挺子来试图挺松牙齿,牙凿细窄的颈部常难以承受此种作用力而导致长期磨损变的更加脆弱易折,尤其是颈部较窄的牙凿使用使更应注意。
六、牙挺牙挺:常用的牙挺分为直挺和弯挺(先把三角挺放到一边),在牙齿拔除术中,正确和熟练的使用牙挺常能给医师带来很大方便,而对牙挺的使用不熟练也常会导致医师遇到一些棘手情况难于处理。关于牙挺的使用原理,很多教材上都做了说明,但我觉得并不十分确切,现依靠个人理解将教材里的牙挺三大原理试作解释如下:
楔的原理:所谓楔力,即向下的力,根据“两个同样的物体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同样空间”的道理,即将原先牙根所占据的空间用牙挺的刃部所填满,而使牙根自动脱离原先的位置。可以简单说是一个“钻”和“挤”的力量。杠杆原理:这个比较好理解,即利用一个支点,借力作用于牙体,简单说即一个“翘”的力量。轮轴原理:轮轴原理的大概意思是利用支点,施加一个旋转力,作用于物体,引起物体位置的改变,比如拧门把而使门锁打开,使的就是一种轮轴力。具体到拔牙过程中,即依靠一个支点,用牙挺的刃部靠住牙体,施加一个旋转力,引起牙齿向近中或远中位置的偏移。简单说是一个“转”的力量。
熟练有效的使用牙挺需要在平时的拔牙过程中慢慢摸索,而简单来说,最重要的是先有一个“支点”,然后利用这个“支点”,对牙体施加以上三种不同的力量,从而使牙齿脱位,松动,以至挺出。关于牙挺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很难用几句话来讲清楚的,本人也在不断学习中,个人感觉若要使牙体松动,则用“楔”和“杠杆”的力量相对多些,将牙施以向上和向近中或远中的反作用力,使牙在牙槽窝中的位置松动;而若要使牙向上脱位(比如拔一些牙钳夹不到的牙根等),则使用“楔”和“轮轴”的力量相对多些,依靠刃部的深入和旋转使牙根从深牙槽窝中脱出(在拔阻生齿中也经常用到)。关于使用牙挺的支点问题:在使用牙挺前,若需要用牙凿增隙,注意勿使骨板破坏过大,而只需将根骨分开即可,这样可为之后的牙挺工作提供较为有力的骨部支点(若破坏过大,难以寻求有效支点)。颊部有瘘管的患牙,颊侧骨板较脆弱,有时很难借力做支点,需要再观察放挺(比如近中或远中)。注意当用骨锤敲击牙挺时,牙挺的方向一定要尽量垂直于牙槽骨(平行于牙挺长轴),而用牙挺单纯挺出时,牙挺放置的位置可以垂直于牙槽骨,也可以从近中倾斜放置(斜插入近中间隔)。以上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牙齿矫正推荐使用速航品牌产品,全系列的牙弓丝产品,在满足不同医生的临床需求的同时,照顾患者的佩戴感受,减少矫正疼痛。·_-_-_-[{"title":"无标题","abstract":"","article_id":"ada4e09fa53ba","widgets":"[{\"type\":\"AutoPlayClick2Stop\",\"options\":{\"baseImg\":{\"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