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骨折的健康教育

概述

颌骨骨折包括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根据致伤原因,又可分为火器性损伤和非火器性损伤两大类。

病理病因

本病多为外伤所致,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火器性损伤和非火器性损伤两大类。

临床表现

1.骨折段移位: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有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骨折。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髁状突骨折,多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髁状突骨折后,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

2.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3.骨折段异常活动:上颌骨是不能活动的骨骼,如出现活动,则为骨折的征象。下颌骨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关节作整体活动。出现分段的异常活动时,则表明存在骨折。

4.异常感觉:上颌骨骨折时,如有眶下神经受伤,眶下部、上唇和鼻部可出现麻木感。下颌骨骨折时,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同侧下唇可出现麻木感。

5.张口受限:颌骨骨折后,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使张口受限。特别是下颌骨骨折,对张口运动影响较大。

6.影响呼吸和吞咽: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7.视觉障碍:上颌骨、颧骨骨折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时,可出现复视。有动眼神经和肌肉损伤时,可出现眼球运动失常。

治疗原则

颌骨骨折后,主要是复位与固定。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即牙齿的广泛接触关系。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的恢复。

术前注意事项:

1饮食:禁烟酒;24:00开始禁食水直至手术!不是第一台手术的病人医生会提前通知您。

2清洁:术前一日请您洗澡,年老活动不便者,请您注意安全;男病人请刮净胡须;手术当天晨起可洗漱,女病人手术当天不得化妆;手术请您将首饰,假牙,手表,隐形眼镜取下。

3术前用药:长期服用降压药者,术晨根据医嘱决定是否用药。糖尿病患者,手术当天晨不口服或皮下使用降糖药。术前曾长期服用任何药物者,要告知医生。

术后注意事项:

卧位:全麻病人术后6小时取平卧位;6小时后给予半卧位,可适当下地活动。请于下地前在床边小坐,以防头晕,摔倒。

饮食:全麻病人术后6小时进流食,局麻术后2小时可进流食。必要行鼻饲饮食,也就是说下胃管喂食。

术后固定二周后,逐渐开始练习张口锻炼。

健康指导

(1)术后三日内患者的体温稍高或伤口轻度肿胀属正常现象,应提前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增加心理负担。指导患者进行张口练习

(2)全身状况良好者,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3)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清洁口腔。

(4)注意安全,安全驾驶,三个月避免剧烈活动、挤压碰撞患处。

(5)术后7—10天拆线,出院后1个月复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km.com/shqtby/19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