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打造的互动亲子平台
家长和幼师最贴心的成长俱乐部
打造学习型家庭
缔造高品质幼儿园
各位家长,请看上面这张图!宝宝睡着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超萌!但是,问题来了,宝宝这样的张口呼吸,不仅影响颜值,还会严重影响健康!真的么?
英国一位正畸医生JohnMew,在帮病人矫正牙齿时发现,一些有着不良呼吸习惯的病人长大后,脸会出现一些变形!比如这个习惯张口呼吸的女孩,6岁和9岁的对比照很明显。
比如这个孩子,第一张10岁时是个漂亮的正太脸,但因为鼻子过敏发炎,他开始用嘴呼吸,7年后(下图中、下图右),他的上唇松弛前突、下唇变厚、颏肌紧张,最不好看的是没有下巴。
这是英国的一对亲生姐妹,7岁的妹妹(左)和8岁半的姐姐(右)同时因为张口呼吸就医:
但是妹妹开始使用正确的口腔和吞咽姿势矫正,姐姐没有,几年后,她们的长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下图。
在由上海医院颅颌面科的几位专家合编的《张口呼吸》一书中,结合了大量临床案例,书中指出:长期张口呼吸,可损害面部肌肉群的多种功能,导致咀嚼肌张力不足、功能下降,使颌骨发育不良。再加上呼吸的气流对上颌的推力,最终造成上牙弓狭窄、排列不齐、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形成龅牙等,影响面部的美观。
如何测试孩子是不是张口呼吸?
但张嘴睡觉并不等于张口呼吸,有时候是姿势问题。过年我用了好几种方法测试,证实我女儿还是在用鼻腔呼吸,大家如果有相似的顾虑,也可以一试:
闭唇测试法
就是在孩子熟睡,嘴张开的时候,轻轻尝试捂住孩子的嘴巴,看看鼻子能否正常呼吸,可以持续1-2分钟。
如果挣扎,说明孩子的鼻腔有堵塞,捂住嘴巴后无法透气才挣扎。我女儿是平稳睡眠,说明睡觉张口只是习惯,给她换了个侧躺的姿势,嘴巴就闭合了。
镜面测试法
把表面干净的镜面,分别放在宝宝的鼻子下和嘴唇下,看孩子呼吸时,镜面是不是有雾气以及雾气的范围大小,如果放在嘴巴下有雾气,说明孩子存在口呼吸。
棉絮或试纸法
将薄棉花或长约5cm、宽约5mm的细长纸片,分别放在宝宝的口唇外和两侧鼻孔外,并尽可能地贴近,观察纸片颤动或棉絮飘动的情况,判断孩子是不是存在口呼吸。
测试口腔气流时,将纸条由下往上移近口腔,而测试左右测鼻孔时,最好用两张纸条,分别从左右侧接近鼻孔,以避免临近气流的影响。
张口呼吸的孩子,如何纠正和治疗?
张口呼吸的治疗比较复杂,需要儿科、耳鼻喉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颌(颅颌)面外科等科室共同参与,主要有这么几个方法:
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鼻腔不通气,需要去除阻塞性疾病,通畅上呼吸道;
矫正张口呼吸造成的牙列紊乱,并引导颌骨生长;
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恢复正常的鼻呼吸模式。
关于鼻阻塞:及时就医或预防
建议及时求医,不同成因有不同的专业处理方法。防患未然,注意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的食物、烹炸食品和海鲜、不滥喝饮料,多吃新鲜果蔬、多喝白开水;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养成用冷水洗脸、洗手的好习惯,提高抵抗力,以及使用空调注意室内外温度不可反差太大等。
关于矫正术:对孩子年龄有要求,需谨慎
口腔医生朋友,建议等到孩子7岁以上,还要参考骨龄(反映发育状况)、口内牙齿能否提供足够支抗、孩子能否耐受和依从治疗等,JohnMew的治疗病例大多是7-9岁的孩子,他认为这段时间是脸部骨骼发展的高峰期。真要矫正,一定要遵医嘱,医院,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
关于纠正习惯:对低龄孩子来说最靠谱
如果发现孩子开始有张嘴呼吸的习惯,《张口呼吸》一书中,提了如下的纠正建议:
1/2口罩治疗法:适合没有鼻腔疾病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睡觉时佩戴自制的1/2口罩,就是一般口罩的1/2大小,只遮住口唇,暴露鼻孔,如果孩子能够适应,可以再逐渐把口罩加厚。
被动性闭口训练法:医院口腔正畸科,会制作呼吸矫正器,由头套、颌托、弹性绷带组成。还有一种方法有点“简单粗暴”:在上下唇闭合后,用胶布粘贴嘴唇,迫使睡眠后用鼻腔呼吸,这个考验妈妈啊,有点不忍心下手呢。
唇肌训练:可以在白天,多增强孩子闭嘴肌的功能,孩子白天习惯了闭嘴,会渐渐形成新的肌肉记忆,变成下意识行为,对晚上也会有帮助。
具体来说,可以吹气泡、吹肥皂泡(通过吸管向水中、空气中吹气,要求一口气吹的时间越长越好)、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吹口琴或者口风琴,让唇肌得到训练。
互动:您的孩子是否有张口呼吸的情况?您还有哪些好办法纠正张口呼吸?
温馨提示:您所看到的,可能正是别人急切需要的,感恩您的学习、转发和分享,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广州学致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注于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在全国各大幼教机构全面开展公益《家长学堂》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