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商(EmotionalQuotient)。简单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它不同于IQ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EQ的高低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
儿童日常接触最密切的父母是宝宝EQ的主要培育者与影响者,丹尼尔·戈尔曼发现每个人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如果父母的日常行为习惯、待人接物方式等平和有序,宝宝自然也会耳濡目染,学而时习之;反之,若父母容易暴躁、情绪控制力差,那么宝宝也会照着模仿,甚至“推陈出新”。所以,父母自身的情绪控制对于宝宝EQ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那么除了父母的“榜样效应”,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宝宝形成高EQ呢?
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靠孩子自己的行动获得的。所以,在孩子想要自己拿勺子,抓玩具,按开关时,家长不要因种种担心而刻意制止他,我们应当给予他尝试的机会!龅牙兔一直强调运动是小朋友获得自信的最佳方式!从小朋友一点点开始尝试到最终可以熟练地进行一项之前不敢做的运动,并通过这项运动的自主体验获得快乐。这个过程中,小朋友感受到的每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进步,都在为他长期稳固的自信心的建立添砖加瓦。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刚出生的宝宝,对于外界的刺激是被动接受的状态,随着身体各方面能力的发育,孩子对周围的一切渐渐地开始好奇、感兴趣,并产生想去触摸、探索的欲望。所以家长在能够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自主尝试与探索,并对他的新发现给予适当的肯定,孩子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很可能会促进他的再一次尝试!
帮助孩子建立TA的社交
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过分的担忧与保护很少让孩子出门,导致孩子见到生人就哭或者躲在家长身后不敢吭声。长久以来,孩子容易形成胆小、遇事退缩的性格。小朋友社交环境的缺失,还易使他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以致他缺乏团结精神、朋友范围小、长大以后很可能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所以,在孩子有意识时就需要让他学会适应新环境,对于胆小的孩子,父母应多给予一些耐心和“正强化”的鼓励。
宝宝成长需要的社会性交往,除了父母长辈之外,还需要与同龄的小朋友进行互动。宝宝是在与适龄玩伴的玩耍与交流过程中彼此学习和彼此影响的,这是父母不能替代的部分。为宝宝寻找伙伴,为宝宝的小社交创立条件和机会,也会让宝宝将来适应学校甚至社会的社交生活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在龅牙兔课堂中,以小游戏的形式建立着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与老师之间、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及公众表达。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很快了解自己的当下情绪。因此在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时,可以询问他:“宝宝你喜欢这个吗?”,“宝宝你不开心了?”,来帮助、引导宝宝感受并辨别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
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进行自我情绪的调节,并做出合适的反应。
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龅牙兔儿童情商乐园byt_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报名试听哦!本周末就可以预约啦~
龅牙兔儿童情商乐园,国内首家专注于0~15岁幼少儿情商权威教育机构,让孩子快乐,自信,受欢迎!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