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人类重要的器官,所以在宝宝的牙齿开始发育时,家长应给予适当的护理,这样才能让宝宝拥有一口健康美观的牙齿。
宝宝牙缝宽正常吗
大部分宝宝在乳牙阶段都会出现牙缝宽大的情况。在排除龋齿的因素后,这种宽大的牙缝属于正常的。而且,随着颌骨生长,牙缝还会越长越宽。
这种情况是不需要矫正的,因为很多妈妈证实,随着宝宝其他牙齿的萌出,牙缝宽的现象会得到改善。
而且牙医说,牙缝宽可能还是件好事,因为可以为宝宝换恒牙时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恒牙长的东倒西歪。
即便这样,家长也必须重视宝宝乳牙的护理,为宝宝今后拥有一口漂亮的牙齿奠定良好的基础。
宝宝出第一颗牙就要开始护理了
0~1岁的宝宝可以前期采用吃奶后喂水、漱口的方法,后期家长可以用消毒后的湿纱布或指套牙刷轻轻擦拭宝宝牙齿进行清洁。
1~2岁的宝宝家长每次刷牙让宝宝看着,耳濡目染地引导宝宝用儿童牙刷清洁牙齿。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家长不可威逼利诱。因为一旦宝宝抗拒刷牙,就为之后形成龋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宝宝牙齿变色需要干预吗
因为清洁不及时或根本不注重牙齿的护理,宝宝的牙齿就会慢慢变黄。假如家长观察到宝宝牙齿微微发黄时,可以用湿纱布轻轻擦拭,能够擦掉的就是软垢,这种情况以后注重牙齿清洁即可。
假如擦拭不掉,那么就是牙齿已被腐蚀,可能会出现早期龋齿情况。
当然,也有蔬菜、水果、药物等食物本身的色素形成的黑斑,这种情况属于牙渍,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牙齿的正常发育。
如何避免宝宝牙齿被腐蚀
1、杜绝夜奶宝宝的牙齿长时间被奶、奶粉、牛奶、饮料等不断的刺激。其中的糖分是牙齿被腐蚀的最大原因。如果宝宝夜间需安抚,可以喂水给宝宝喝。
2、定时检查家长不要抱着“换牙后就会好”的心理,因为当牙齿腐蚀到一定程度会损伤牙根,影响恒牙的健康生长。所以,在家长发现宝宝蛀牙后,应定期看牙医进行护理。
3、减少糖分的摄入乳牙的钙化程度低,耐酸性差,再加上宝宝都很喜欢吃糖果、饼干,还有软软的糕点等,这些都是糖分含量高,容易沾牙的食物,这些食物残留在宝宝的牙齿里面,很容易发酸发酵,导致龋齿。
4、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很多宝宝临睡前爱吃各类食物,这些食物残渣为细菌提供了便利条件,增加了蛀牙的几率。所以,家长一定要引导宝宝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宝宝长牙时的不适症状与护理
1流口水正常现象不用担心。等到一周岁左右,随口腔深度增加,吞咽功能完善,会慢慢消失,不过这个时期的护理工作还是必不可少:
(1)唾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用柔软的棉布及时帮宝宝擦干净口水,擦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否则容易擦破皮肤引起感染。
(2)用小围嘴围在脖子上接纳宝宝流的口水,以免口水弄湿衣服。
(3)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发红现象,可涂抹点收敛作用的药膏,如果皮肤已经有点溃烂,则不宜自己用药,医院看医生。
2牙龈痒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刺激,会有些不适,等牙齿都长出来,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不过可采用一些小办法来缓解:
(1)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擦拭牙龈,如果是夏天,可以用棉纱布包一小块冰块给宝宝冷敷一下,能够暂时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
(2)可以买一些牙胶或磨牙棒之类的产品让宝宝咬,一来可以缓解不适,二来还能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一举两得。
(3)因为牙龈不适,宝宝可能会咬自己的嘴唇和舌头,不但会咬伤自己,还会影响牙齿的生长,引起龅牙。妈妈应该多留心宝宝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宝宝咬嘴唇就要及时制止。
3发烧只要体温不超过38℃,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些开水就行了;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
4腹泻当宝宝有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但水分不多时,应暂时给宝宝停止添加其他辅食,以粥,细、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次数每天多于7次、且水分较多时,应及时就医。
5烦躁出牙前的宝宝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等症状时,一般只要让宝宝咬磨牙棒,转移其注意力,通常会安静下来。另外,还可以在宝宝出牙时给他做脸部按摩,以放松脸部肌肉,也可起达到较好的效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