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le将Ⅱ类错??描述为牙齿关系的不调,与Ⅰ类错??相比,下颌第一磨牙位于上颌第一磨牙远中至少半个牙尖宽度,左右两侧均是。安氏分类的定义是基于上颌第一磨牙,Angle认为上颌第一磨牙是“咬合的关键”。由于此方法简单易懂,故而成为牙科专业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的良好方式,所以尽管安氏分类局限于牙齿关系,但仍然被广泛使用。Angle根据上颌中切牙的倾斜度又将Ⅱ类错??分为两个类型。
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特点上颌前牙前突、唇倾、深覆盖、深覆??(图1~图2),同时可能伴有V形的上牙弓。
图1安氏Ⅱ类1分类口内侧面像图2安氏Ⅱ类1分类口内正面像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特点上颌牙弓变窄,上颌中切牙舌倾,两侧侧切牙唇倾、深覆??、浅覆盖(图3)。有些病例中,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舌侧倾斜,两侧尖牙唇倾(图4)。下颌切牙表现为舌倾或较直立。
图3安氏Ⅱ类2分类口内侧面像(右侧)图4安氏Ⅱ类2分类口内侧面像(左侧)安氏Ⅱ类错??的病因学机制遗传因素颅颌面结构是从组织相互作用、细胞迁移和协调生长的复杂过程中发展而来的。部分Ⅱ类错??是遗传性的,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式。神经嵴细胞被认为是由同源框基因(MSX-1和MSX-2)控制,包括源于神经嵴细胞的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和颅顶的骨。神经嵴细胞迁移受阻可导致齿槽畸形和骨性不对称。由于面部和下颌的发育有显著的遗传复杂性,因此很难确定在特定病例中哪些基因对于这些特征的影响较大。环境因素鼻部过敏、上颌乳磨牙早失、张口呼吸、吮拇指、咬唇等不良习惯都属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个体错??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错??畸形发生的权重尚未明确,而且这两者的影响在个体之间往往有所不同,所以在制订治疗计划时必须评估和充分考虑这两种因素。促进安氏Ⅱ类错??形成的不良习惯异常吞咽习惯在异常吞咽过程中,会出现颏肌活动异常、颊肌活动增强以及舌位降低。这些可能导致颌面结构的改变,例如上颌牙弓缩窄、上颌切牙前突并出现散隙,以及下颌切牙异常倾斜。
咬下唇静息状态下,下唇位于上颌前牙的腭侧(图5)。咬下唇是骨性Ⅱ类错??常见的软组织特征,它会加大前牙的覆盖,维持甚至加重Ⅱ类错??,同时妨碍正常的吞咽。吞咽时的“咬下唇”,连同过度活跃的颏肌活动、舌的不良位置和功能,可能导致上颌切牙的唇倾、散隙(图6)以及下颌切牙的内倾(图7)。
图5咬下唇图6上颌切牙散隙及唇倾图7下颌切牙舌倾吮指力的持续性相较于力值大小的影响更大(图8)。儿童长时间吮指可表现为:①上颌牙弓缩窄,后牙反??;②覆盖加大;③覆??减小;④前牙开??;⑤面高增加。
图8吮指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的牙弓形态Ⅱ类1分类的牙弓形态许多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特点是上牙弓呈V形(图9),后牙反??,Spee曲线过深,覆??、覆盖增加。上颌切牙倾斜度基本正常;然而,下颌切牙较Ⅰ类错患者更加倾斜。研究发现,Ⅱ类1分类错??形成的过程中,上牙弓前段长度增加,上牙弓宽度较Ⅰ类错??更为缩窄。
图9V形上颌牙弓Ⅱ类2分类的牙弓形态Ⅱ类2分类错??患者的临床特点则表现为上颌切牙内倾,下颌切牙内倾或直立。虽然Ⅱ类2分类错??患者的上颌牙弓较宽(图10),但在发育过程中上颌牙弓前段的长度并没有增加,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其前段牙弓都相对较小。
图10Ⅱ类2分类的上颌牙弓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的骨性特征Ⅱ类1分类的骨性特征①上颌骨及上颌牙列相对于颅底靠前;②上颌牙齿位置靠前,上颌骨大小正常;③下颌骨大小正常,位置靠后;④下颌骨发育不足;⑤升支高度减小,下颌平面角增大,前面高垂直向发育过度。
Ⅱ类2分类的骨性特征①上颌前突;②下颌后缩,下颌体部长度减小;③短面型,下颌角锐;④下颌平面较低平,颏部突出;⑤升支高度增大,后面高增大,前面高减小。
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的面部特征Ⅱ类1分类的面部特征①侧貌为凸面型或直面型;②软组织颏顶点位置靠后;③唇部闭合不全;④覆盖增大;⑤上唇较短;⑥咬下唇(下唇位于上颌前牙腭侧)。见图11。
图11Ⅱ类1分类的侧貌Ⅱ类2分类的面部特征①侧貌突,鼻唇角钝;②颏部突出;③颏唇沟深;④覆??加深;⑤上唇位置高(露龈笑);⑥下唇唇缘位置与上颌前牙位置相关。见图12。
图12Ⅱ类2分类的侧貌Moyers提出Ⅱ类错??的6种矢状向特征,以及可能的正畸治疗程序水平特征A型假性Ⅱ类错??,上下颌骨与颅底及相互间骨性关系正常(图13)。然而上颌牙列靠前,导致尖牙呈现Ⅱ类关系,覆盖及覆??增加(图14),故称其为假性Ⅱ类错??。
治疗方案:拔牙矫治或上颌牙列远移。
图13假性Ⅱ类错??的侧位片图14假性Ⅱ类错??的口内侧面像水平特征B型上颌同时存在颌骨和上颌牙列的前突。下颌位置和体积正常(图15~图16)。
治疗方案:①头帽生长改良治疗方案。②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内收6颗前牙。③远移上颌牙列至中性关系。④进行正颌手术,拔除第一前磨牙,上颌牙槽骨截骨后退。
图15上颌前突的头颅侧位片图16上颌前突的口内侧面像水平特征C型相对于前颅底双颌后缩(图17),上颌牙齿根据垂直向关系可能为直立或前突,下颌牙前突。
治疗方案:①正畸拔牙矫治;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并行全面的正畸治疗。②正畸拔牙矫治结合正颌手术;拔除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结合下颌骨前徙的正颌手术方案。
图17双颌后缩的头颅侧位片水平特征D型表现为上下颌骨后缩,但是下颌牙齿直立(患者“咬下唇”特征)。下颌骨的体积较小(图18)。
治疗方案:①功能性矫治器进行下颌矫形治疗。②下颌前徙的正颌手术方案。
图18咬下唇患者的侧貌水平特征E型重度Ⅱ类错??。上下颌骨前突,上下颌骨前突并伴双牙弓前突(图19)。
治疗方案:①生长改良治疗。②正畸拔牙矫治;拔除第一前磨牙,行全面的正畸治疗。③正畸拔牙矫治结合正颌手术。
图19双颌前突的头颅侧位片水平特征F型表现为下颌后缩,前牙直立(图20)。
治疗方案:①功能性矫治,下颌骨矫形治疗。②正畸-正颌联合矫治,行下颌骨前徙术。
图20口内侧面像Moyers提出Ⅱ类错??的5种垂直向特征垂直特征1型头颅侧位片显示为长面型,前面高较后面高大。下颌平面角较正常陡,前颅底倾向于向上(图21)。
图21骨性长面型垂直特征2型侧位片显示下颌、上颌平面和前颅底趋于水平。下颌角较小,骨性深覆,方形脸(图22)。
图22骨性短面型垂直特征3型头颅侧位片显示为开??伴较陡的下颌平面,上前面高短,下前面高长,上颌平面逆时针旋转(图23)。
图23骨性开??垂直特征4型头颅侧位片多见露龈笑患者。上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下颌角钝(图24),上颌切牙唇倾。
图24骨性露龈笑垂直特征5型头颅侧位片显示为上颌平面顺时针旋转,但下颌平面正常(图25)。骨性深覆??,上颌切牙舌倾,下颌切牙正常或唇倾。
图25骨性深覆??骨性Ⅱ类生长模式的特点,以及为什么难以自行纠正对于骨性Ⅱ类生长模式,上、下颌骨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生长趋势很早就已经确立,之后的生长发育期会保持相同的生长方式,甚至进一步恶化。原因是在早期混合牙列向晚期混合牙列的过渡期,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减小,下颌平面角逐渐增大,导致下颌位置更靠后;此外,骨性Ⅱ类患者在青春期时下颌生长较少,生长方向为向下、向后;髁状突的垂直向生长减少,下颌角重建较少,因此,与骨性Ⅰ类患者相比,其下颌升支高度较短。
什么是生长改良治疗生长改良治疗是通过正畸-矫形相结合的方法,在最小化移动牙齿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纠正骨性问题。生长改良矫治器不仅影响骨骼和牙槽骨结构,还能影响面部的软组织形态,使面貌得到改善。口外头帽和功能性矫治器均为生长改良矫治器。其中口外头帽是将力作用于牙齿,并通过牙齿将力传递到上颌骨;功能性矫治器是口内矫治器,通过牙齿和(或)软组织传递力量去除对髁状突的干扰,从而促进下颌骨的生长;有些功能性矫治器对上颌也有类似头帽的作用。什么是“早期正畸治疗”如果我们认同Ⅱ类患者最主要的特征是下颌骨后缩,那么在正畸治疗中促进下颌骨生长非常重要。早期正畸治疗是基于生长改良治疗,也就是说对于骨性Ⅱ类的不调,应该在混合牙列的早期就予以重视并开始生长改良治疗,而不是等到生长发育高峰期。
早期正畸治疗能带来的好处有:①在年龄较小时就进行生长改良治疗,使患者的面貌形态基本正常。③避免前牙前突引起的潜在创伤,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父母的满意度。③降低Ⅱ期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牙根吸收和拔除前磨牙的风险。
为什么目前很多正畸医生支持“单期矫治”①正畸双期矫治总治疗时间增加。②与Ⅰ期矫治相比,双期矫治并没有更多地改善骨性不调。③双期矫治并没有降低Ⅱ期矫治的复杂性(Ⅱ期矫治仍需要拔牙或正颌手术)。④由于治疗时间过长而缺乏依从性。在后续推文中将继续向大家阐述功能性矫治器和口外头帽的各种具体种类和临床应用,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