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宝典丨头面部神经阻滞麻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进入“智美圈”,专注美容整形

学习,从“智美圈”开始

头面部局部麻醉常用的方法为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浸润麻醉作为一种最常见的麻醉方法,常规应用于美容整形手术中,为广大美容整形外科医生所掌握,但是由于颌面部解剖较为复杂,没有专业的颌面外科解剖的学习,难以完全掌握颌面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通过图示标示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方法及麻醉区域,使美容整形外科医生学习并掌握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神经干或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滞神经末梢传入或传出冲动,使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神经阻滞麻醉的主要优点是用药少,注射次数少,麻醉效果优良,不引起术区肿胀,且利于伤口愈合,便于术中观察手术效果。由于颌骨感觉神经多经致密骨层深部或骨管之中,浸润麻醉渗透作用差;在广泛瘢痕组织或者炎性组织区域浸润麻醉效果较差,而阻滞麻醉效果较好。尤其在美容整形手术中,考虑到浸润麻醉对于手术区域形态的影响会干扰医生的判断,因此推荐尽量采用神经阻滞麻醉。

在神经阻滞麻醉中,局部麻醉药常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的浓度通常为1%~2%,其优点是起效快、毒性低,但维持时间短,一般1.5~2小时。而布比卡因毒性较大、起效慢,维持时间长达4~6小时,因此一般与利多卡因共用。通常采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生理盐水按照1:1:1的比例配置。

神经阻滞麻醉的注意事项如下。

(1)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操作者能熟练掌握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支配手术区域的三又神经分支和神经丛的分布、走向,以及注射标志与解剖的关系。

(2)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3)在注射针头到达注射位置,注射麻药之前,必须回抽,检查有无回血,避免将麻药注射入血管之内。如有回血,可回退少许或者改变方向刺入。

头颈部神经阻滞麻醉较常用的有面部神经阻滞麻醉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面部感觉主要受三又神经支配,多数面部神经体表标志明显,容易操作,麻醉范围可覆盖大部分的面部手术区域。三又神经分支较多,面浅部分支如图6-1所示颈从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颈部手术。

图6-1面部感觉支配区域分区

第一节眼神经相关区域麻醉

眼神经分为3个终末支,即额神经、鼻睫神经和泪腺神经。额神经分为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支配前额和前部的头皮。鼻睫神经分为筛神经和滑车下神经,滑车下神经支配眼睑内侧和鼻旁感觉;筛神经终末分支成为鼻背神经,筛神经参与支配鼻背和鼻尖的皮肤感觉。泪腺神经参与支配上脸感觉。

前额部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阻滞麻醉要点如下。

1.适应证额部除皱、脂肪填充、上睑手术。

2.标志点眶上神经从眶缘中、内1/3交界处的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穿出,距中线约2.5cm。滑车上神经在眼眶上鼻角处出眶,距中线约1.7cm。两条神经均位于骨膜浅面。

3.麻醉方法左拇指保护眶缘,在眶上眉毛离正中线2.5cm处,左示指扪及眶上孔或者眶上切迹,垂直进针至骨面,有异感或突破感时注入1%利多卡因药1~1.5ml,阻滞眶上神经。退针至皮下,沿眶缘向内侧进针至眼眶上鼻角处注药1ml,即阻滞滑车上神经,或在眶内上缘处,自皮肤进针至骨面(图6-2)。

图6-2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4.麻醉区域和效果前额和头皮前部的感觉。

第二节上颌神经相关区域麻醉

上颌神经从颅骨的圆孔穿出,向前至翼腭窝上部,继经眶下裂入眶更名为眶下神经,向前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达面部。根据其行程,分为4段:颅中窝段、翼腭窝段、眶内段、面段。不同的分段发出若干分支,支配相应的区域。

一、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又称眶下孔或眶下管注射法,将麻药注入眶下孔或眶下管,以麻醉眶下神经及其分支。

1.适应证适用于同侧下脸、鼻部、眶下区、上唇及上颌切牙至前磨牙和牙槽骨手术。

2.注射标志眶下管由外上向内下走行,其开口眶下孔在眶下缘下部0.6~0.8cm处。

3.注射方法

(1)口外注射法:注射时用左手示指扪及眶下缘,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自同侧鼻翼旁约1cm处刺入皮肤,使注射针与皮肤成45°,斜向上、后、外进针约1.5cm,可刺入眶下孔,有时针尖抵触骨面不能进入眶下孔,可注入少量麻醉药,使局部无痛,然后移动针尖探寻眶下孔,直到其进入眶下孔内,有落空感,同时患者有异常放射感觉,随即注射麻醉药1~1.5ml。注意注射针进入眶下管不可过深,以免伤及眼球(图6-3)。

图6-3眶下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2)口内注射法:牵引上唇向前、向上,注射针与上颌中线成45°,于侧切牙根尖相应部位的口腔前庭沟顶刺入,向上、后、外进针,即可到达眶下孔。

4.麻醉区域及效果麻醉药注入眶下管内的麻醉效果较眶下孔注射为好,麻醉区域亦较广泛。可以麻醉同侧下眼睑、鼻眶下区、上唇、上颌前牙、前磨牙,以及这些牙的唇颊侧牙槽突、骨膜、牙龈和黏膜等组织。

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上颌结节,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1.适应证

适用于上颌磨牙的拔除以及相应的颊侧龈、黏膜和上颌结节部的手术。

2.注射标志

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作为进针点,对上颌磨牙已缺失的患者,以额牙槽崤前庭沟作为进针点。

3.注射方法通常采用口内注射法。

患者采取坐位,头微后仰,半张口,上颌牙面与地平面成45°。术者用拉钩将口颊向后上方牵开,充分显露上磨牙区。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5°,自进针点向上、向后、向内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液1.5~2ml。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图6-4)。

图6-4上牙槽后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4.麻醉区域及效果

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颊侧的骨膜、牙龈黏膜。

三、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将麻醉药注射入腭大孔及其附近以麻痹腭前神经,故又称腭大孔注射法。

1.适应证

上颌前磨牙、磨牙拔除术的腭侧麻醉,腭隆突切除、腭裂整复术。

2.注射标志

为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弓形凹面连线中点,表面黏膜可见小凹陷;从咬合平面观,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处。

3.注射方法

患者头后仰,大张口,注射针在注射标志稍前方刺入腭黏膜,向上、后方推进至骨面进入腭大孔,回抽无血,即可注入0.5ml麻醉药,由于腭黏骨膜瓣与腭骨附着紧密,注射时较为用力,可见黏膜发白。注射麻醉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麻醉腭中、后神经,使软、悬雍垂麻木不适而出现恶心、呕吐(图6-5)。

图6-5腭前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4.麻醉区域及效果

同侧磨牙、前磨牙腭侧的黏膜、牙龈及牙槽骨。

四、鼻腭神经阻滞麻醉

将麻醉药注射入腭前孔(切牙孔),以麻醉鼻腭神经,故又称腭前孔注射法。

1.适应证上颌前牙腭侧区域手术。

2.注射标志

是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线交点处的梭形腭乳突,前牙缺失者,以唇系带为准,越过牙槽崤往后0.5cm即为腭乳突。

3.注射方法

让患者张大口,头向后仰,把注射针从腭乳突侧缘刺入黏膜,然后把针摆向中线,平行于中切牙长轴方向,向后上方推进约0.5cm,注入0.5ml麻醉药。由于该处组织致密,注射麻醉药时需用较大压力(图6-6)。

图6-6鼻腭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4.麻醉区域及效果

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黏骨膜和牙槽骨。尖牙腭侧远中部分因有腭前神经交叉分布,所以,该处不能获得完全的麻醉效果,必要时辅以局部浸润麻醉或腭前神经阻滞麻醉。

五、额面神经阻滞麻醉

额神经经眶下裂入眶,沿眶外侧壁前进分为额面支和额颞支。

1.适应证

额骨磨削术,外眦区手术,颞部脂肪填充术。

2.注射标志

距离眶外下缘7~8mm处的额面孔。

3.注射方法

眼眶外侧眦角下外0.5~1cm处垂直进针直达额骨表面,注射麻醉药0.5~1ml(图6-7)。

图6-7额面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4.麻醉区域和效果

可收到对下睑外侧部及颊部的麻醉效果。

六、颧颞神经

1.适应证颞部除皱手术、颞部填充术

2.注射标志颧颞神经从额颞孔穿出后进入颞窝,在颞肌前缘距额弓上方2.0cm处穿出至颞浅筋膜层浅面。

3.注射方法在颞颧神经穿出点垂直进针约0.5cm,注入麻醉药1.0ml(图6-8)。

图6-8颗颞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4.麻醉区域和效果颞区前部的皮肤。

七、全上颌神经阻滞麻醉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又称圆孔注射法或者翼腭窝注射法,是一种深部注射麻醉,难度较大,除非必需,一般少用。

1.适应证

上颌窦、高位埋伏的第三磨牙拔除术、上颌骨部分切除术、上颌骨骨折复位、上颌骨畸形矫正术。

2.注射方法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有眶下裂后方注射法、翼腭管注射法及口外注射法,但是常用的是口外注射法。具体操作:注射针头穿消毒橡皮片,并置于距针尖5cm处。以额弓与下颌支乙状切迹之间的中点为进针点。垂直进针达翼外板,调整橡皮片距皮肤1cm处作标记,退至皮下,再次针尖向上、向前偏15°,直至橡皮片标记处,即达翼腭凹位置。回抽无血,注入麻醉药2~3ml(图6-9)。

图6-9全上颌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3.麻醉区域及效果

同侧整个上颌骨、同侧鼻、下睑、上唇和软腭。

第三节下颌神经相关区域麻醉一、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1.适应证下颌骨手术,下颌牙齿的拔除。

2.注射标志大张口时,磨牙后方,咽腭弓之前,可见条索样的翼下颌韧带,其中点而稍偏外处有颊脂垫尖,此二者即为注射标志。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病员,可在大张口时,上下颌牙槽突相距的中点线与翼下颌皱外侧3~5mm处。

3.注射方法患者大张口,注射针放于对侧第一、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呈45°,注射针应高于下颌咬合平面1cm并与之平行。自标志点刺入,推进2.5cm达下颌升支内侧骨面的下牙槽神经沟,回抽无血注入麻醉药1~1.5ml(图6-10)。

4.麻醉区域和效果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部。注射约5min后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探刺无痛;如超过10min仍不出现麻醉征,可能是注射部位不准确,应重新注射。

二、颏神经、切牙神经阻滞麻醉

1.适应证颏部区域的手术,如隆颏术,下唇手术。

2.注射标志颏神经从下颌骨额孔穿出,其开口在下颌1、2前磨牙根尖下方,下颌骨下缘上方约1cm处。

3.注射方法口内法:向外拉开口角,下颌第二双尖牙根尖处的前庭沟进针,向前、下、内寻找颏孔,注入0.5~1ml。口外法:下颌第二双尖牙根尖部稍后处的皮肤进针,注药作一皮丘,进至骨面,向前、下、内寻找,感到阻力顿减时,表示进入孔内,注射麻醉药0.5~1ml(图6-11)。

图6-11须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4.麻醉区域及效果下唇黏膜、皮肤和颏部,第1前磨牙、尖牙和切牙的颊、唇侧龈以及牙髓、牙槽突和牙周膜。

三、舌神经阻滞麻醉

1.注射标志舌神经自下牙槽神经分出后与下牙槽神经向前下方并行,经过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在约相当于下牙槽神经沟的水平时,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前内方约1cm处。

2.注射方法在行下牙槽神经口内注射阻滞麻醉后,退针1cm,注射麻醉药0.5~1ml,即可麻醉舌神经,或者边退边注射麻药,直至针尖退出至黏膜下为止。

3.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颌舌侧牙龈、黏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舌有烧灼肿胀麻木感,以舌尖部最为明显。

四、颊(颊长)神经阻滞麻醉

1.注射标志下颌磨牙咬合面的水平线与下颌支前缘交界点的颊黏膜(大致在腮腺导管口下、后约1cm

2.注射方法在注射标志处进针后在黏膜下注射麻醉药0.5~1.5ml,即可麻醉颊神经;另外可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针尖退至肌层、黏膜下时注射麻醉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图6-12)。

图6-12颊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3.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颌第2前磨牙及磨牙颊侧牙龈、黏骨膜、颊部黏膜、颊肌和皮肤。

五、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

1.适应证下颌骨手术,下颌牙槽突手术,下颌磨牙、双尖牙拔除手术。

2.注射标志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3.注射方法患者大张口,将口角及颊部拉向外侧,注射器置于对侧口角处,针与下颌咬合面平行,尽量后推,使针体与患者颊黏膜接近垂直刺入,进针2~3cm,触及骨面,抽吸无血,注射1.5~2ml麻醉药,麻醉下牙槽神经。再退针1cm,注射麻醉药0.5~1ml,再退至黏膜下,注射麻醉药0.5~1ml,即可麻醉舌神经及颊神经。通过本法,只注射一针,可同时麻醉下牙槽、舌和颊神经见图6-10。

4.麻醉区域及效果三条神经所支配的感觉范围。

六、咬肌神经阻滞麻醉

1.适应证暂时解除或减轻牙关紧闭,增大张口度。可治疗颞下颌关节病,在下颌角切除术局麻手术时采用。

2.注射标志以额弓下缘与下颌乙状切迹中点为刺入点。

3.注射方法经进针点皮下注射少量麻醉药,垂直皮肤刺入,进针2.5~3.5cm深,注射麻醉药4~6ml(图6-13)。

图6-13咬肌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4.麻醉区域和效果一般注射5~10min,患者有同侧面部灼热、麻木感,张口度有不同程度改善,下颌活动度加大。

七、耳颞神经阻滞麻醉

1.适应证颞部后部、耳上部前面手术。

2.注射标志耳屏前方,额弓表面,颞浅动脉后侧为刺入点。

3.注射方法左手示指扪及频浅动脉搏动,在动脉后侧进针刺入0.5cm至深筋膜浅面,注射麻醉药1.0ml(图6-14)。

图6-14耳颗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图中黑点为注射位置)

4.麻醉区域及效果额弓上方、颗区后部以及耳上部前面区域的皮肤。

八、全下颌神经阻滞麻醉

1.适应证下颌骨及相关牙齿的局部麻醉手术;面部疼痛的鉴别诊断,如三又神经痛。

2.注射标志额弓下缘与下颌乙状切迹中点为刺入点。

3.注射方法用21号长注射针套上消毒橡皮垂直进针,直抵翼突外板。将橡皮片固定于距皮肤1cm外,标记深度,然后退针皮下,重新使注射针向后、上、内偏斜15°,推进至标记的深度,针尖即达颞下凹上壁后内份卵圆孔附近。回抽无血,注射麻醉药3~4ml(图6-15)。

图6-15下颌神经注射位置和方法

4.麻醉区域及效果同侧下颌牙、舌、口底、下颌骨及颌周组织,升颌肌群和颞部皮肤等被麻醉。5~10分钟起效,同侧下唇、口角、舌尖出现麻木、肿胀和烧灼感,表示麻醉显效。一般可维持2小时左右。

第四节颈浅神经从皮神经阻滞麻醉

1.适应证枕部、耳后部及颈部区域皮肤和皮下手术。

2.注射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3.注射方法仰卧位,头偏健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又点后下方,用7号注射针垂直刺入皮肤,达胸锁乳突肌后缘,分别上、中、下三个方向注射麻醉药即可。

4.麻醉区域及效果颈部、腮腺区域、耳郭下侧及后方,乳突区域的皮肤。

观看医美视频

长按右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km.com/shqtzd/196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