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颌畸形概述
错颌畸形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
发病原因
错颌畸形的形成因素和机制是错综复杂的。从错颌畸形形成的时间上来划分,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但是从个体错颌畸形发生机制的角度来说,可分为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外界的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错颌畸形的遗传因素,来源于种族演化和个体发育。种族演化主要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随着食物性质的改变,如:从生食到熟食,从粗糙食物到精细食物,逐步导致人体咀嚼器官退化。颌骨与牙齿退化程度不一致,导致牙量和骨量的不协调,牙齿产生拥挤,错颌畸形由此出现。个体发育的错颌畸形也可以由亲代遗传给子代。
遗传因素在错颌畸形的病因中占比较高,有报告称我国错颌畸形的遗传因素约占错颌畸形病因的29.4%。常见的遗传因素的错颌畸形有牙间隙、牙列拥挤、牙的数目、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和深覆牙合等。遗传性错颌畸形矫治比较困难,应尽早开始治疗,治疗结束后坚持长期复诊,并及时保持治疗效果。
环境因素
疾病因素
妊娠期母体的营养不良或患病会造成胎儿牙颌面发育不良或发育异常。儿童时期的一些疾病能影响全身的生长发育。如:维生素D缺乏导致颌骨、牙弓发育畸形,临床上常呈下颌前突、前牙开牙合、牙列拥挤等错颌表现。
口腔不良习惯
如吮拇指习惯可造成前牙开牙合、牙弓狭窄;儿童有吐舌或萌牙时舌舔牙的不良习惯均可造成前牙开牙合;咬下唇不良习惯可形成前牙深覆盖及下颌后缩;咬上唇不良习惯可使下颌前突、前牙反颌;偏侧咀嚼习惯可使咀嚼侧后牙呈反牙合,上下牙弓中线向咀嚼侧偏歪,颜面出现双侧不对称畸形。
儿童替牙期常因局部障碍造成错颌畸形
如乳牙滞留,即乳牙列到替换年龄仍不脱落,使继续萌生的恒牙错位萌出。又如额外牙和先天缺失牙等,也均会造成错颌畸形。
正畸治疗
口腔正畸治疗是通过矫治器移动牙齿以达到正常的牙齿排列,牙合(hé)间关系以及颌骨和颅面的协调。正畸治疗可以影响侧貌、面型、唇线、笑线、呼吸、吞咽和发音,正畸治疗不仅仅是医学治疗,更是美容治疗。
治疗过程
①通过简单地肉眼观察及口头询问了解患者的情况及既往史。②拍摄头颅侧位片、CBCT片及制取寄存模型。③医师通过测量分析两张片子及模型判断患者错颌畸形类型,并制定相应的矫治计划。④与患者沟通治疗方案,在取得患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在患者缴纳完毕治疗费用后开始正畸治疗,完成矫治计划。值得一提的是,在正畸治疗结束后需要佩戴保持器,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
END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自制,不做商用,仅供交流学习,侵权必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