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华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坛精华盘点

郑州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31207/4304133.html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第二届华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坛

暨武汉鼻内镜技术及鼻-鼻窦炎高峰论坛

第二届同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会议

8月9日是第二届华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坛第一天,晨间教育专题讲座于早7:30在武汉梅园宾馆准时进行,各位参会学员早早抵达会场,学习热情高涨。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甄宏韬教授、曾明教授为大家准备了丰富的学术早餐。早间继续教育由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陆翔教授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甄宏韬主任给大家做了题为《鼻颅底骨纤维结构不良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的专题发言。甄教授结合精美的图片和图表首先阐述了鼻颅底骨纤维结构不良(FD)的定义、流行病学、分类、发病机理以及临床特征。然后对于FD的诊断和检查做了详细的介绍,甄教授指出影像学评估是主要诊断方法,必要时活检;CT是首选的诊断方法;MRI是二线的诊断手段;平片一般用于长骨FD的诊断,不推荐用于颅面FD的诊断和定性;骨扫描用于检测FD代谢活跃程度,不推荐用于FD随访。最后甄教授结合录像视频对FD的治疗做了总结。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曾明主任发表了《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抗炎药物的选择》的专题演讲。曾主任首先介绍了CRS的发病率、分类、分型以及治疗。然后通过体外实验和临床体内实验对糖皮质激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中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比较。最后曾主任总结道:糖皮质激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在伴与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的术后治疗中均有显著疗效,且疗效相当。

开幕式结束后,是精彩的大会专题学术报告,范围涵盖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多个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院士发表了《使命与担当》的主题演讲,韩院士首先提出“健康中国”托起“中国梦”的观点,指出“健康中国”是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新时期、新发展的新引擎,能够全面提升人民的健康素质。然后分析了中国医改的瓶颈以及国家医疗健康的基本情况,并对国家政策推动发展医学人工智能的重大专项领域、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课题、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行了介绍。最后,韩院士寄语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响应“践行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为医疗的发展及广大人民的健康事业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首都医院张罗院长以《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期和术式选择》为题,阐述了彻底切除肿瘤的意义和关键,指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需鼻内镜检查、鼻窦CT结合病理学检查和鼻窦MRI,重点强调了MRI在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最后张罗教授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期、术式的选择及预后进行了具体的讲解。

经过短暂的会场休息,专题讲座精彩继续,第二部分的专题讲座由武汉市第五院王斌院长主持。

首都医院房居高主任进行了《咽喉癌保留喉功能治疗》的专题报告。房教授首先指出喉癌的治疗目的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并对喉癌的国内治疗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喉癌的精准治疗应以基因分型为基础,突变基因为靶点,筛选手术、放疗、化疗病例,生物靶向加强、监测治疗。而后房教授进一步分享了他对下咽癌治疗的心得和研究成果。

南京医院程雷主任进行了《过敏原免疫治疗的若干思考》的专题报告。程雷教授从过敏原免疫治疗(AIT)的发展进程、独特机制出发,提出片剂应是AIT的发展方向;AIT新机制、新参数亟待研究;增加新适应征和前期干预研究;将新型过敏原制剂应用于临床。

首都医科医院王成硕主任发表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分型及治疗策略》的研究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分型、免疫特征、治疗现状、术式的选择,指出不同病理分型的CRSwNP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浆细胞/淋巴细胞型鼻息肉首选手术治疗;对于嗜酸性细胞鼻息肉而言,手术只是治疗策略中的辅助手段,序贯、持续的抗炎药物治疗是治疗策略的根本;如嗜酸性细胞鼻息肉手术不可避免,切除中甲的RESS术式更值得推荐。

经过简短午间休息后,下午的学术会议继续进行,学习气氛浓厚,医院陈雄主任主持午后第一场专题报告。

首都医院张秋航教授做了题为《内镜入路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外科治疗》,详尽阐述了经内镜入路切除脊索瘤及其它颈静脉孔区低度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认为脊索瘤不能手术切除,而放化疗效果差,年国内外专家达成共识:脊索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张教授对15年来手术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通过术式改进,肿瘤彻底切除颅底重建良好,手术创伤小,患者经济负担少,康复迅速,术后生活治疗提高,最后强调了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医院赵长青院长分享了《从生物钟调控的角度探讨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以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切入生物钟原理,介绍了生物钟关键调控基因BMAL1,PER2。赵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从AR动物模型实验入手,发现PER2对AR发病具有关键调控作用,为我们了解AR发病机制及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首都医院陈晓红教授带来的内容是《头颈皮瓣岛状设计原理、技巧和临床应用》。陈教授首先介绍了皮瓣技术的演进,传统胸大肌皮瓣的局限性,岛状皮瓣优势及近年来的发展。接着结合多个头颈修复中岛状皮瓣实际应用病例,对皮瓣的设计、入肌点探查及手术要点进行了精彩生动的讲解,总结了岛状皮瓣在头颈部修复的特殊用途,如气管食管瘘、气管修复、洞穿性缺损的修补。最后对头颈外科修复重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陈教授最后总结道:“先进的技术,手术治疗都需合理应用,服从综合治疗理念,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短暂的茶歇后,下半场的精彩医院王鹏医院陈健院长主持。

首都医院周兵主任带来了《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径路颞下窝和翼腭窝占位性病变处理》的精彩演讲,首先周主任细致温习翼腭窝解剖结构,认为经泪前隐窝入路与传统手术相比能更好的保持鼻腔结构及功能。紧接着周主任演示多个精彩手术视频,为与会同仁带来一场学术视觉饕餮盛宴。周教授一再强调,正确手术路径的选择需结合术前检查结果,根据病变范围,术野的暴露情况来决定,经泪前隐窝或联合入路,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留鼻腔结构及功能。

复旦医院王德辉院长分享了《经鼻内镜下旁中线颅底的解剖及相关手术》的主题报告,详细讲解了旁中线中、后颅窝的分区及重要标志翼突内板、外板,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和翼管神经及咽鼓管。并针对各区选择典型手术病例一一展示手术视频,每段视频演示结合王教授的精彩解说让在座的同道屏气凝神,如同观赏大片。王教授最后总结到,经鼻径路到达旁中线颅底是可行安全的,越靠近内侧,越有优势,术中对颈内动脉的保护尤为重要。

医院史丽主任给我们带来了《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肺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的精彩演讲。史丽教授从自己接触的病例入手,提出鼻腔及鼻窦是上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上下气道疾病常合并出现。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下气道炎症及肺功能改变值得重视。正如中国呼吸病联盟所倡导的那样,“要像量血压一样的测肺功能”,史教授建议对鼻息肉患者术前进行肺功能的评估及干预,是减低手术风险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一院雷文斌主任介绍了《咽喉疾患的CO2激光治疗进展》,经口CO2激光手术治疗咽喉疾患适应症广泛,包括多种类型良恶性肿瘤。雷教授有针对性地列举了多个经典病例,同时附上精彩手术视频,让在座同道获益匪浅。其中涉及地良性肿瘤包括:声带息肉,声带广基水肿,声带囊肿,声带白斑(表浅白斑,角化白斑,膨出白斑,粗糙白斑),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下咽血管瘤,会厌囊肿,喉入口肉芽肿,喉淀粉样病变,下咽食道脂肪瘤,第三鳃裂瘘管,双声带麻痹,喉软化,喉乳头状瘤,声带粘连,气管狭窄等;恶性肿瘤包括:声门型喉癌(适用于T1和T2,T3期需谨慎考虑),声门上型喉癌,下咽癌等。雷教授指出恶性肿瘤使用CO2激光治疗,一定要术中充分暴露,整块完整切除。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治疗方案。“临床创新,结果至上”。

首日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暂告一段落。8月10日华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坛内容更精彩,敬请期待!

统筹:刘争陆翔周敏

供稿人:冰丹杜智会王男

编辑:连昭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km.com/shqtyf/20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